《毕业季》
毕业季——一个充满希望和感动的季节。欢笑声连连,泪水满溢,我们在这个时刻感受到人生的重大转折。我喜欢毕业季的气氛,因为它不仅带来了对未来的憧憬,还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。看到哥哥与爸妈拍起毕业照,见证学长学姐上台领奖,我不禁想象:我毕业时会是什么样子呢?
“吸引力法则:明年就轮到你了!加油!”
父母无条件的支持是我在求学生涯中最强大的后盾。他们的爱和信任提醒我,要努力学业,写好论文,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积累经验,再尽快考研——不要啃老,因为我没有条件可以这样耗下去。
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常常让人感到窒息。我会担心论文最终会是什么样子,能否与临床心理学相关,成绩是否能再提升,能否获得一等学位,是否能成为最杰出的毕业生,考研是否能成功?
即将毕业的我们就像在跑一场无限马拉松。不确定能否抵达终点,也不知道还要跑多久才能到达。我们不停地问前方的人还有多久会到,试探着前方的风景是否值得我们用尽全力向前奔跑。
所以这条路到底有没有尽头,有没有出口?
成为临床心理师一直是我的第一志愿,也是我在生活中前进的最大动力。这个专业不热门,也没有特别吃香。有人说这是阿猪阿狗都会念的科系,有人说读这科没有前途,赚不多。有人说这条路会很辛苦,不读硕士根本找不到工作。甚至有学长学姐会劝退,问我确定要读这科吗,以我的成绩读这科是否浪费了。
那天出门遇到老朋友。 “你是国大的医学生吧?” 我摇摇头,“心理学系,三年级。” “哦哦你没拿到第一志愿吧?被拒了?”
其实,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类似的话了。我常想,是我表现得不够热爱吗?
“生命必须保持清醒,也混沌不明。”
我,清醒吗?
那天为了完成作业,访问了一位毕业近十年的学姐。她从事这个行业已久,有在政府部门打工的心酸,也有在私立诊所打拼的无奈。她回忆起当年写论文的恐惧,也提到老师鄙视他们作品时的痛苦,质问他们当硕士生的资格。她说多年打工的薪水永远不够,想升职还得看辈分,工作上也有很多额外的事务要处理。
听了这么多苦涩的经历,应该会退缩吧?但奇怪的是,那场访问后,我反而更加坚定。我知道这条路很辛苦,很不容易,但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,这是我一生想做的事,这件事会让我有成就感。
以前成绩一出来,很多人质疑——真的不出国吗?不会浪费吗?怎么不去读医学?心理学,是不是你的后备方案?
每当这些问题出现,我感觉每个人都在拼命戳破我像泡泡一样的志愿——而我却独自欣赏它们的美丽,守护它们,不忍心看到它们在我眼前一个个破灭。
“还不了解你,但喜欢你。”
我也不知道怎么把对心理学的热爱转化成优美动听的句子。但我知道它带出了我的狂放,也带出了我的牵绊。我喜欢心理学的理性,也喜欢它传达的感性。我不想与它擦肩而过。
我也常想,能顺利考上硕士吗?要多久才能考上硕士?何时才能不靠父母,快快养活自己,做自己热爱的事,分担家里的费用。能穿上那绿色的毕业袍领奖吗?还有下一次硕士、博士毕业的机会吗?能在本地升学吗?能出国闯一闯吗?
人生真的有无止境的疑问,永恒不变的不确定性。其实人生也可以很简单。饿了就吃,累了就睡,喜欢就做。
我有很多不确定,但我能确定我喜欢心理学,我想考研,我想读博,我想成为一名临床心理师,我想成为学术家。我想热爱我热爱的,关心我在乎的。它在我脑海中抢占了一席之地。
因为人生难得,所以我才拼命奔跑,寻找我渴望的答案。我们常常想象自己能找到人生的终极答案,其实在得到答案前,我们先要找到人生的终极问题。
我没活过,怎么知道怎么活。害怕做错决定,怕在错误的路口走错方向错过它。怕被冲洗,被磨平。
夜深人静时,我告诉自己:志愿与我正在相遇的路上马不停蹄。
毕业季——一个充满希望和感动的季节。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?在这片充满梦想与未知的天地中,或许只有等到那一天,站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,才能找到答案。但无论如何,我已经在路上奔跑,追逐着那道属于我的光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
Would love to read your thoughts/experiences :P